3月3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从全省林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自年8月,毕节市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省金控集团等单位关心支持下,毕节市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目前,全市国储林项目共获银行授信.66亿元、融资到位44.74亿元,其中投资.02亿元的国储林一期PPP项目已成功落地实施,二期项目已授信5个县,正同步开展三期PPP项目融资入库等工作,成功探索出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毕节融资模式。
纳雍县纳雍林场野生鸽子花。张娅摄
去冬今春,毕节市精心组织,抢抓营造林时节,全力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68.81万亩,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比质量、赶进度、出精品的建设热潮。 会上,毕节市林业局总结分享了近年来,全市国储林项目建设的“一个方案、两种模式、三期同步、四个着力、五个到位”的经验做法。
黔西县大箐坡森林巡护。
“一个方案”定标准。通过招标采购国家林草局昆明院,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规划设计,编制了毕节市国储林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可研。国家林草局批复了《贵州省毕节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规模万亩,项目投资.08亿元。项目建设标准达到每亩-元,比原来提高10倍以上;项目建成后可储备木材多万立方米,经济价值可达亿以上。
大方县大海坝林场。
“两种模式”拓融资。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始终坚持PPP模式和自营模式“双管齐下”,不断提升融资能力。一是PPP融资模式。一期和三期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通过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打破传统的国家财政单一投资方式,加大项目投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积极争取了绿色产业基金和地方专项债券,并把国储林项目和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结合起来,切实解决资本金出资问题。二是自营融资模式。二期项目采用自营模式,融资贷款银行农发行,各县(区)按照“融资平台为国有企业”要求,明确一家县级融资平台负责国储林融资建设,通过自身资产作为抵押物,向贷款银行取得贷款、管理贷款资金并负责还本付息。
赫章县平山林场培育板栗。聂宗荣摄
“三期同步”抓推进。一是一期项目落地实施。采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拼盘的方式进行融资,采取(1市+8县区)模式,按照“市级统筹、整市推进,分县实施、分贷分还,政社合作、绩效考核”的工作方案,以“1个总体方案、1套可研报告、1个合同、1个实施主体、1个社会资本方、1套运营标准”进行整市推进。二是二期项目启动实施。二期项目由各县(区)自行确定建设规模、融资模式,自行选择贷款银行。三是三期项目同步融资。采用PPP模式,通过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市级统筹、分县进行实施。目前,七星关、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和威宁6县(区)项目已录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
纳雍县纳雍林场野生千年拱桐树。阮友剑摄
“四个着力”保运行。一是着力规范管理。成立高规格的国储林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成立毕节市国储林管理有限公司,组建全市8个县(区)项目公司,负责全面开展国储林项目建设工作。二是着力技术指导。成立“班子成员包片、科室包县、技术人员蹬点”的督查指导机制,全过程管理公司成立技术指导机制,从种苗、整地打坑、栽植等环节进行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三是着力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国储林营造林综合知识培训班,进行国储林相关政策和营造林综合知识系统培训,全方面掌握国储林相关政策和提升营造林综合知识水平,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四是着力规范运作。制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时间表、路线图、操作流程、政策解读、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等,邀请省内外专家并进行系统化培训,强化PPP项目规范运作。
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
“五个到位”强保障。一是高位推动到位。市政府成立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各级各部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国储林项目强大合力。二是对接汇报到位。国储林项目启动以来,对接汇报国储林项目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问题解决到位。将国储林项目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一周一调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四是技术人员到位。充分依托“党支部领办村社一体合作社”,抢抓造林时机,高标准整地,高标准种植,同时县(区)林业局、市农投公司也组织了专业技术力量,深入造林一线,分片包干,跟班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造林全过程质量监督,把栽植责任落实到位,把技术人员安排到位,把栽植标准执行到位。五是督导考核到位。就项目资本金到位、施工作业设计、土地流转、权证办理工作、营造林完成等进行双线“一天一调度、一事一通报、一事一解决”调度督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编辑方春英唐怒娇
编审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