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赫章县黄泥村李光兰王昌龙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堡乡黄泥村村民李光兰和丈夫王昌龙还在养猪场忙个不停,夫妻俩一个喂猪一个打扫圈舍。养猪场门外刚贴了一幅对联:“六畜安定喜洋洋,四季平安红火火”。     在家里,夫妻俩的孩子正在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爸爸妈妈今年年辛苦了,我们今天好好犒劳一下他们。”打工回家的二儿子王三一边掌勺一边说。

今年已经是李光兰和王昌龙夫妻俩养猪的第五个年头,起初,夫妻俩和其他村民一样,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刨食,越穷越种,越种越穷。   年,“穷怕了”的李光兰和丈夫合计,“养猪吧,我们农村人对养猪最熟悉。”     说干就干,选择猪种、修建猪舍、购买饲料……一切都很顺利地进行。年9月,养猪场正式挂牌成立,夫妻俩将它命名为“兴旺养殖场”。

“希望这个养猪场兴旺起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兴旺起来。”李光兰笑着说。   在参加过几次由赫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后,夫妻俩成了黄泥村的养猪“技术骨干”。技术有了,夫妻俩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想扩大规模时,猪价下降,加之创业时间短,并没有多少积蓄,资金链短缺的二人一时没了主意。这时,王昌龙听说特惠贷可以免息,就贷款了5万元,把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到多平方米,生猪存栏数达到多头。     年,夫妻俩光卖猪就挣了10多万元,一家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老房子的基础上新修了二层,日子好过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经过几年的发展,夫妻俩的养猪场现有存栏生猪余头,两百斤左右的肥猪余头,年销售额达到30余万元,纯利润10万元。     晚上六点,一家人围在圆桌旁,吃上了香喷喷的年夜饭。“今年猪价好,我们一家也收获了一个丰收年,过完这个年,我们来年加油,争取更上一层楼。”李光兰笑着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