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堂档案
创办时间:年4月
地标:主要在贵阳市城区开展活动,已辐射至安顺、息烽、清镇、赫章等市州或县市
活动开展形式:大多是讲座形式,也有对话。
活动宗旨:咀嚼经典涵养心灵
活动时间:每月最后一周周末
3年前的一天下午,贵阳千翻与作书店,“精读堂”启动仪式及第一期活动现场。
现场有一位观众向主讲嘉宾提问:“您如何理解苏联文学中的民族精神?”
嘉宾说,“看任何一个民族,看任何一个时代,你需要对当时的历史、当时的时代,了然于胸。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中,阅读赋予了人民力量,我出国访问交流也这么说。”
主持人顺势邀请嘉宾唱一首记忆中的苏联歌曲,于是现场响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透过淡淡的薄雾那青年看见,在那姑娘的窗前还闪亮着灯光……
歌声与掌声,让现场所有人难忘。
这位讲述者和歌者,是欧阳黔森,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精读堂”第一期主讲嘉宾。
从这一场活动开始,以精读经典为特色的“精读堂”拉开帷幕。活动发起方贵州文学院副院长戴冰这样描述创办“精读堂”的初衷:“从阅读方式上说,眼下各种快餐式的、片断式的、浅尝辄止或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种常态;另外,从内容上说,因为电子技术的高度发达,阅读平台的越来越方便快捷,致使良莠不齐的文字甚至垃圾,也在实际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样一种阅读背景下,倡导读什么书,倡导一种怎样的读法,也许才是一件更为重要和更为迫切的事情。鉴于此,年4月,贵州文学院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千翻与作书店、《贵州都市报》《贵阳日报》《南方文学》等多家单位和媒体,成立了以精读经典为宗旨的文化艺术讲堂‘精读堂’。”
尽管省内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但贵州文学院主办的“精读堂”,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精细化阅读,凸显着主办方深厚的专业背景和高端的专业诉求。这是贵州第一家以荐读经典为宗旨的读书会,汇集了来自全国的诸多专业或职业的读书人和写作者。
经典是人类思想、智慧和文字表达之美的结晶,穿越时空,魅力永在。“精读堂”精耕细作3年,正是想经由精读,与参与者一起追寻阅读的真谛,发现更深邃的世界。
阅读认知的开始
欧阳黔森说:“在当下社会,很多人在阅读方面有很大的缺失,有些人虽然看了很多书,但也只是走马观花,所以倡导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书海无涯,光是倡导读书是不够的,不能仅仅是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才能把一本书读好,这些也很重要。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体验,有自己读书要求及个人喜好,他们需要有选择性的书,为自己所用的书,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文学素养。
在书香社会中倡导精读,对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读,倡导学以致用,这个“用”,不光体现在实际应用,也体现在书中能给予你个人的启发,有所感悟。对于经典来说,需要精读才能获得这本书的精华。
省作协副主席、《山花》主编李寂荡则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全民阅读,但其实这也折射出了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的人不喜欢阅读。如果阅读已经成为众多人常在做的事,也就没有必要去强调去倡导了。”
现在的人阅读取向大致是两种性质,一个是功利性,为了考试、为了升职去阅读书籍,考完就忘了。另一种就是消遣性,纯粹打发时间,看一些娱乐性强的书,经典书籍反而被其隔在门外。
阅读是一种自觉性自愿性的行为,外界只能去为他们营造阅读的氛围。而精读堂的成立,就有这样的作用。通过举办这样的公益性讲堂,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