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10多年来,贵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不断扩大,贵州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贵州将加大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到年初步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展望多彩贵州新未来,黔能风光无限。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稿件,与你共同看贵州的“能”。
“我们公司在全省建设了35个风光场站,每年提供清洁能源超28亿千瓦时,节省标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4万吨。”11月28日,华能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风能资源市场很大,在推动形成‘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现代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贵州省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年至今,全国各地的“追风者”在贵州的山高谷深,实现了从“寻风人”到“驭风者”的转变,成功建成百余个风电场。
贵州第一个风电场——华能韭菜坪风电场
11年时间“大风车”站稳韭菜坪
全国的风能资源版图上,贵州被划分为低风速区,年平均风速仅有每秒2米。年以前,贵州的风电装机容量为零,被称为“无风”省份。
彼时,国内的风电开发集中在西北、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等风资源丰富的高风速地区,低风速区的风电开发几乎处于空白。
“从资源分布来看,毕节、黔西南等地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只是建设投入成本较大。”徐超一席话道出贵州风电产业曾经的苦涩与辛酸。
年,贵州省能源局成立新能源处。年,贵州省气象局完成《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加上高原风机技术的破冰,贵州风电产业开启新篇章。
华能贵州公司是贵州第一家“吃螃蟹”的新能源发电企业。
年5月,华能贵州公司在毕节市赫章县主峰海拔米的“贵州屋脊”韭菜坪,建成投产贵州第一个风电场——华能韭菜坪风电场。56台风力发电机组破土而出,开启贵州风电产业从“0”到“1”的跨越。
“风力发电机组在风电场中的选址要综合考虑发电、防洪、水土保持、旅游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徐超介绍,由于贵州海拔高、大气湍流较大,为选址工作带来不小难度。
但经过几年考察,韭菜坪的风电资源是贵州最优之一。尤其欣喜的是,最初对韭菜坪风电场年发电时间评估为小时,运行下来实际能达到约小时。
年,徐超被调到韭菜坪风电场负责发电机组的运维工作。当初千难万苦立下的56台风力发电机组,分设在韭菜坪不同的山头,保养维护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徐超和9名同事每月进行一次巡检,一轮巡检需要15天。
徐超(左一)和他的团队
徐超介绍,一台“大风车”每年能产生出多万度电,可供多户家庭全年使用,相当于一年节约多吨煤,减少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积极“寻风”贵州已有19家风电企业项目建成
当时,在风能资源较好地区的风电开发已趋饱和、受限于并网瓶颈而不断“弃风”的背景下,低风速区风场开发逐渐引起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