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唐超,是毕节市赫章县白果街道石板河村下沉干部。
石板河村辖10个村民小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未脱贫36户人,贫困发生率为5.56%,是赫白果街道深度贫困村之一。
年7月,赫章县人社局选派干部到帮扶点工作。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主动请缨、递交了申请,经县委组织部研究同意,下沉到赫章县白果街道石板河村,成为一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
下沉到白果街道石板河村后,我多次对全村进行遍访,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帮他们补短板、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服务。 为了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我向白果街道党委争取资金1万元,帮助村里50多户村民更换玻璃门窗。 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参与石板河村做好其他工作。帮助石板河村争取到“十大员”公益专岗25名,解决25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同时,加大对石板河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促进该村脱贫形象的提升。协助石板河村党支部规模化种植蔬菜亩;种植大蒜亩;种植葵花亩;覆盖贫困户户人。在石板河村帮扶期间,我走访了贫困户余次,圆满配合完成2次国家级的检查,说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户。
在工作中,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和工作水平。 针对贫困户在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低保申领、养牛直补、修建连户路、饮水安全、孩子上学、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只要是贫困户需要的,我都一一落实到位。 但对于家庭,我却无法顾及。起初申请下沉到石板河村时,妻子并不支持。因为她也被安排下沉到赫章县平山镇水塘村,家里四岁半的儿子和一岁零七个月的女儿没人照管。后来因为孩子经常生病无人照顾,妻子才申请回到县城工作,兼顾家庭和两个孩子。而我,只能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少。这些愧疚,只能等脱贫攻坚战完全胜利后,再去弥补。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杨仪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