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金融黔景好广袤沃野织锦绣工行贵

秋风送爽,贵州广袤大地上,工行贵州省分行支持的特色农业产业硕果累累、喜报频传:

“丰收喽!”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贵阳市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息烽园区一篮篮刚刚采摘的辣椒被发往贵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

入秋,走进群山环抱的盘州刺梨基地,农民穿梭在连绵不绝的金色长廊中,尽享这片山林带来的秋日馈赠。

驱车驶往赫章县兴旺村核桃种植基地公路沿线,高高的枝头挂满又大又圆的核桃,农民收获一筐筐致富的“金果果”。

今年来,工行贵州省分行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及总行城乡联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特色优势,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应用场景,一条具有工行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路正在黔贵大地铺开。

谋篇布局 统筹推动先行先试

新阶段、新启航,如何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贵州特色和工行优势,答好乡村振兴的必答题,是摆在工行贵州省分行面前的首要课题。该行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深入实施城乡联动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大战略、大布局。

年春节刚过,工行贵州省分行立即召开支持乡村振兴专题工作会议,不仅吹响了集结号,更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助力乡村振兴规划航向、疏通航道。

“工行作为讲政治、有担当的国有大行,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方位和主要路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满足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责无旁贷。”工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卫东言语铿锵。

雷厉风行的贵州工行人将目光瞄准乡村振兴新蓝海,将实施城乡联动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各级机构“一把手”工程。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定期召开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会议。并在考核上调整普惠分值、拓户计价,新增贷款质量、普惠贷款增量占比指标,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从战略上搭好“四梁八柱”,走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梯队。

工行遵义分行在全省系统内、全市同业中创新成功发放“茶e贷”用于支持湄潭、凤冈等特色茶企业。

随即,该行从产业入手,组建专班走进全省乡村振兴龙头企业聆听企业困难,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地区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进程,摸底调查,谋划实施城乡联动战略行动顶层蓝图,为激活农村地区市场发展潜能打好前站。

只要想干事、就能干成事;只要敢担事、天下无难事。一张蓝图干到底,带来的是切切实实的成果。建立乡村振兴支持项目库,已入库项目70个,总投资亿元,拟融资亿元。目前已审批17个项目涉及35.21亿元,并向13个项目投放贷款20亿元。

驱车驶入剑河县剑荣菌业生产基地,一排长达1公里的蓝色大厂房映入眼帘。基地负责人一边掐算着菌菇成熟时间,一边感谢:“工行提供的万元贷款发挥了大作用,不仅基地规模更大,珍菇、鹿茸菇、黑皮鸡枞菌等品类也更加多元,带领当地2万余农户找到致富路。”

乡村振兴的航船要行稳致远,就要凝聚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今年,工行贵州省分行主动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十四五”期间为贵州乡村振兴领域融资投放亿元,在农业担保业务领域合作不低于60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歌越唱越响。

东风起,战鼓擂。工行贵州省分行尽力发挥好金融头雁作用,秉持贵州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的思路,甩开膀子干,蹄疾步稳探索一条具有工行特色的、可复制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扎稳阵脚 下沉金融服务重心

在工行望谟支行,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客户李女士进门便直奔智能终端机,在客服经理的引导下,插入身份证、填写资料、录入人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智能终端便“吐”出一张崭新的储蓄卡。

“现在小县城也能享受大城市里的智能服务,真是太赞了。”李女士不由地竖起大拇指。

工行望谟支行不是个例。自工行贵州省分行实施城乡联动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以来,县域支行竞争力提升工程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帮助各县域支行站稳阵地,为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提供载体。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工行贵州省分行将县域支行作为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纽带,使其成为该行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衔接点和重要阵地。

该行瞄准县域金融市场薄弱环节,大力实施县域支行竞争力提升工程,在城区、县域支行和网点竞争力提升评价方案指导下,将支行班子成员、网点负责人纳入省行干部管理体系,在牵头统筹、条线主抓的原则下,由渠道管理部统筹基层机构管理和评价,梯次切入县域乡村市场,逐级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实现变道超车。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产品“烟农e贷”为烟农增产致富送上“及时雨”。

面对贵州县域农村发展差异大,金融需求多样,如何真正扎根基层?这要求工行实施“一行一策”“一县一策”,精准把脉县域经济、市场和客户,促成农业、农户、农产品有效对接,让县域支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在工行赫章支行1亿元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散落在赫章县11个乡镇的12个可乐猪养殖场即将完工,项目建成后余户村民有了新的致富路。

“在提升支行竞争力过程中,我们将目光锁定在赫章可乐猪产业发展优势,灵活拟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法论,以县域支行为支点让工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站稳脚跟。”工行赫章支行行长助理周焕博说。

不仅是赫章支行,工行贵州省分行各县域支行齐齐将目光聚焦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资源禀赋,“一县一业”金融支持方案因地制宜帮助县域支行谋划个性化产品线,与当地相关部门、企业、农户手牵手、心连心。截至8月末,审批12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贷款53.5亿元,投放30亿元。

如今,该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提升成效让人眼前一亮,今年8月末,县域支行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长亿元,同比多增47亿元,较年初增幅14.3%,同比多增2个百分点,成为扎根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科技驱动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8月,工商银行集团“兴农通”品牌下的“工农e家”惠农服务平台在威宁上线试运行,龙场镇供销社购物中心第一批进入平台。

“‘工农e家’系统装上后,超市经营立马升级为智能系统控制,不仅能收银,还能开展采购、盘点库存、管理货品,简直太方便了。”每当打烊时,周老板都会用系统盘点全天售卖情况,轻松收工回家。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面对农村广大的市场和服务群体,仅依靠银行自身网点已无法全面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如何打破发展桎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科技赋能是关键。

工行贵州省分行紧紧围绕“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宗旨,在总行“兴农通”品牌统一规划下,基于“工农e家”综合涉农开放式平台,与供销社、烟草、物流、运营商、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大数据等优质涉农单位或企业开展合作,通过“线上系统+线下共建服务站”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延伸工行服务乡村的触角。依托涉农合作方农村服务渠道优势,与之共建工行“兴农通”示范服务点,为农村市场和农户百姓提供“涉农+金融”的综合化服务,探索出一条“总行定品牌、分行搭平台、落地找伙伴”的乡村振兴服务新路,以科技手段解决服务渠道的下沉问题。

工行与省供销社全面合作,以威宁县为试点,通过“工农e家”惠农平台打通县内54家基层供销社、84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家村级行政合作社的合作通道,全县共上线86家合作试点门店、户普通站点,直接助力县域农村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打通商品流通上下行通道,“高大上”的金融服务让农村群众也触手可及,金融服务真正融入农村生产经营消费的“小循环”。

工行贵州省分行“工农e家”系统为黔西化屋村提供覆盖资金结算、管理、融资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在黔西化屋村游客服务中心,工农e家平台却有不同的作用,“‘工农e家’惠农服务平台真厉害,惠农金融服务、智慧景区、农村民宿管理、特产销售等业务统统不在话下!原来银行服务渠道下沉不仅能提供金融服务,还能一揽子解决农村文旅经营管理需求,类似的综合惠农平台才是农村市场亟需的。”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工农e家”惠农服务平台是工行贵州省分行在工总行“兴农通”品牌孕育下,依据贵州实际服务需求,诞生的跨专业、多产品、融合化的区域惠农服务平台,其对外输出集涉农合作、基础金融、便民缴费、普惠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工行摈弃‘以金融服务为主’的传统思路,转而在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和涉农合作单位自身管理、经营、生产、服务等需求的基础上,再整合提供普惠、信用卡、结现等涉农金融服务及产品,充分体现‘先人后己’的设计思路,根据涉农合作方和农业农村市场实际需求布局功能,按需建设、灵活服务、便农惠农。”工行贵州省分行“工农e家”项目负责人黄河说。

目前,“工农e家”平台一期主要功能初步开发完毕,毕节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等地已启动试点,预计今年末将在全省县区全面铺开。“工行以毕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试点,布局乡村金融新生态,以新金融理念赋能乡村振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有效延展金融服务的时空范围。”黄河说。

今后,该行将依托“工农e家”平台,广结优质涉农合作方,共同创造更多“金融+行业+农业”的农村创新服务模式,深度嵌入各类涉农经济组织的产供销体系及服务链,努力打造工商银行总行“兴农通”品牌下可落地、可复制、可延展的代表性平台。

普惠甘霖 产业链发展迎春天

实施城乡联动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必须带头跑。

在这样的认识下,工行贵州省分行积极探索贵州农业发展政策和市场需求,大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大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双轮驱动,特色产业在金融“甘霖”的滋润下焕发生机。

在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提升改造项目基地,一棵棵茶树树干被铁皮石斛紧紧“抱住”,共生共荣。

“工行万元贷款帮助我们丰富茶叶种植内涵,套种上铁皮石斛,两者共生共长,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是梦。”在该公司负责人看来,前景可期的绿色产业走出了生态种植效益发挥最大化之路。

如今,工行贵州省分行不仅为该公司审批1.7亿元,还以其为核心企业,投入万元支持上游4户小微企业发展,助当地农户增收.57万元,六盘水茶产业链上下游共沐金融暖流。

今年以来,该行聚焦贵州特色农业发展,设立毕节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全面抓好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浦发市场建设等绿色涉农领域布局,大力推动与贵州“四化”基金及生态基金的合作拓面、提质、增效。

工行贵州省分行支持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生态种植效益最大化之路。

立足毕节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工行贵州省分行迅速组建毕节普惠试验区工作专班,计划建设普惠金融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构建“政府+担保+保险+银行+龙头企业”产品体系,投入亿元金融活水支持地区发展。

“不仅靠传统信贷业务,工行还以普惠金融承接支持农户、小微企业发展,共同发力支持农业产业闭环发展,助力各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工行贵州省分行公司部负责人夏哈林说。

凤冈就是最好的例子。该行以凤冈作为支持乡村振兴试点,计划投入50亿元持茶叶、肉牛、卫浴、蚕桑产业发展,并辅以“肉牛产业兴贷”“茶e贷”等融资产品,打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凤冈样板”。

由凤冈推广至全省,该行围绕普惠金融同业争先进位目标,构建“线上+线下”产品支持体系,发挥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三大线上产品以及银政通、固定资产购建贷等线下专属产品优势,普惠业务实现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该行持续强化线上产品研发,最大限度提升客户体验感和便捷度,“产业兴农贷”“烟草e贷”“烟农e贷”“工银农e贷”等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冒出了头,为贵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添砖加瓦。

在此基础上,该行还以金沙为试点推广“智慧金沙”数据政务平台,争取在全省各县、乡镇推广复制,不断扩大数字普惠的支持覆盖面。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着力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以发展普惠金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广大农村地区。”工行贵州省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李玉衡说。

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增量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量16亿元。上半年普惠贷款同比增幅54%,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

一路鼎力支持,风雨兼程不言弃。现如今,工行贵州省分行支持的各个村镇产业“造血”内生动力不断加强,村民们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幸福的滋味满溢心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芹

编辑李阳

编审田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