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章县哲庄镇,哲庄坝烈士陵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哲庄坝战斗是红军长征途中乌蒙山回旋战中极为重要的一战。“激战负伤、生死救援、鱼水情深、青山埋骨”,当地村民孙忠海和孙忠银两家冒着生命危险营救4名红军伤员的故事激励了几代乌蒙儿女。
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
从赫章县城驱车往云南镇雄方向行驶40多公里,来到哲庄镇桃园丫口,这里是被誉为红军长征之路“神来之笔”——乌蒙山回旋战中的哲庄战斗遗址所在地。85年前,在贺龙的亲自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这里打响了这场著名的战斗。
“我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的使命就是把红色故事讲好,把革命精神传承好。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命担当。”5月4日,记者走访时,发现退伍军人王国清在“五一”假期也在给游客和学生义务讲红色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赫章哲庄镇中心小学学生走进哲庄坝烈士陵园
王国清通过细腻的讲述和丰沛的情感表达,重现了一幕幕革命岁月中的血火与峥嵘,同时也激荡起驻足旁听的游客们心中火热的红色信念,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游客们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重温革命年代发生在哲庄镇的革命故事,追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游客和学生们及路人一边聆听“乌蒙山回旋战”的传奇故事,一边在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观赏着全新的视觉画面,感受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红色精神,追寻着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与使命……“红色文化之旅”已成为赫章县一张特色旅游名片。
小小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记者走访时发现“五一”假期,赫章县哲庄镇中心小学五(3)班同学岳珺瑶在哲庄镇还山村给来访的游人讲红色故事。
赫章县哲庄镇中心小学是教育部认定的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常怀爱国之心,该校长期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暨“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先进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六(3)班潘佳、五(3)班岳珺瑶、陆欣然及五(2)班成丹等同学被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所感染,现在已经主动当起了解说员,给来访的游客讲述红色故事。
据了解,退伍军人王国清、胡庭学、张光贤和许绍涛、何魁、常国艳、黄琴、朱佳等老师长期义务为中小学校的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
许绍涛老师告诉记者,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的红色精神,催人奋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推动我们好好教书育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学生们在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近段时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名党员群众来还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
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围绕当地群众营救4名红军伤员的“军民鱼水情”展开。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优化提升项目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
据了解,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共24个,包括党的建设、红色传承、集体经济、产业提升、人居环境五类,红色微讲堂和军民一心展示馆布展内容包括:激战哲庄、军民一心展示馆、乌蒙英烈、红色讲堂等4个馆,集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影视等展陈方式于一体,以历史发展沿革为主线,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赫章县委召开群众会,听取群众对红色村庄项目建设的意见
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展馆内既有军史介绍,又有英烈事迹;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影音资料;既有文物呈现,又有场景复原……
近年来,赫章县依托以“哲庄坝战斗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提档升级红色阵地,开展红色研学,举办红色课堂,大力发展文旅创意产业等方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记载了革命历史的发展历程;绿,承载着生态产业发展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因待传承、绿色资源待挖掘。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扣新时代大背景,紧密结合赫章实际,做好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深化’‘结合’‘转化’三篇文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树立赫章县红色文化旅游个性化的品牌形象。”赫章县委书记颜岭说,还山村美丽村庄的提升改造,将有利于实现哲庄坝战斗遗址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有效传播,打造毕节赫章的红色文化展示窗口,增强赫章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通讯员舒荣
编辑何涛
二审杨韬
三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