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直明,年出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至今担任官房村党支部书记。
官房村是少数民族聚集村寨,全村户人,少数民族占35%;建档立卡户贫困户61户人,少数民族32户人。十年来,李直明带领村“两委”班子将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3.8%降至今天的1.49%。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奋斗了十年,我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量一点也不能弱。”李直明对大党建统领大扶贫的理解深入骨髓。
在10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李直明把筑牢基层堡垒、凝聚党员战斗力的重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年,李直明争取资金60万元,新建三层的村级活动场所。在建设过程中,群众对项目用地极不支持,李直明采取亲情公关、村干部包保等方式,真诚和7户农户沟通,完成活动场所建设征用5亩。
李直明(左二)
李直明还争取资金21万元完成阵地硬化平米、建成篮球场一个、配齐办公设备和食堂餐具。并请求交通局帮助硬化进入活动场所路面平米。
“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挺身出去。”李直明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党员。
特困供养户张德全生病了,李直明从家里端饭菜给他吃,医院买药送到他家。
年,70岁的特困供养户曾树林居住的土胚房很破旧。李直明很担心老人的安全,雨季前夕,他带领5名党员将曾树林的住房重新翻盖。老人激动地说:“感谢李支书、感谢共产党员,有你们,我就更安全了!”。近年来,李直明还时刻牵挂着曾树林老人的生活,经常把自家的油肉给老人送去。
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官房村党支部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帮助群众打扫环境卫生,提升脱贫形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脱贫攻坚好声音。
短板要补进群众的心里去
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的难点之一就是补短板。
李直明介绍说:“补短板就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补到群众的心里去。”
“我是年出生的,亲眼看见了这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不由自己的想起小时候过的苦日子,眼泪就会淌下来。”81岁的老党员李翠章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说。
为用好用足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这一帮扶资源,李直明积极争取公司资金55万硬化通组路、连户路和院坝平方米;20万元帮助贫困户安装门窗、硬化地板;5万元为村里特困老人购买过冬用品等;8.1万元用于教育资助。
在华能贵诚信托公司的支持下,投资40万元为官房村安装路灯。为了降低每盏灯的价格,保证质量增加数量,李直明安排专人到成都5个路灯生产厂家考察谈价,一盏灯的批发价从元降到元,比赫章同类产品市场价低了元以上,盏灯就节约了18万元。
为全面治理环境卫生,提升脱贫形象,官房村在建成“党建+积分”超市的基础上,再争取公司资金7万元,购买垃圾箱6个,垃圾桶个,切实解决群众垃圾乱丢乱放问题。
另外,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官房村投资2.4万元补齐住房短板8户,投资15.6万元帮助52户添置家具。
截止目前,全村61户贫困户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短板全部补齐。
村民安星平说:“脱贫攻坚补短板,正好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与群众想的、盼的结合在一起了。”
让增收撕掉贫困标签
“脱贫不脱贫,收入来决定。”
在官房村,群众判断脱贫的标准就是“收入”两个字。
为了让群众稳定增收,官房村党支部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领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年,村里按每亩元的标准流转土地亩,建成玛瑙红樱桃基地一个。
据李直明介绍:“每亩樱桃年创收元,官房村亩樱桃年收入可达万元,人均可增收元。”
年,在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官房村在亩樱桃基地套种蔬菜。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80元,村里每年支付群众务工费用30余万元。
村民朱真全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
官房村第一书记邓红透露:“今年的蔬菜销售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蔬菜销售渠道打不开,实际收入不足10万元。但在疫情期间,官房村大量蔬菜被捐赠到疫情防控一线和湖北鄂州。”
村委会主任李梦介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将亩25度坡耕地种植板栗,涉及农户余户。”
据估算,每亩板栗年收入4元,全村板栗年收入可达万元。
“官房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依托产业发展促进群众稳步增收的目标近期就能实现。”李直明对产业扶贫充满信心。
除了发展产业外,官房村还积极引导名村民外出务工,年增收近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我用了10年,但巩固战果需要很多个10年,我们的责任依然重于泰山。”这场战争还未结束,李直明已经为巩固战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