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马永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马永全是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梨营组村民。23年前,他四处筹集资金,穷尽多年积蓄,用了近10年时间,创办6个林场,总面积达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1.12亿余元。如今,他当年带领乡亲们顶风冒雪种下的一棵棵华山松苗、板栗苗、松柏苗已经苍翠挺拔,郁闭成林,极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兴发乡和毗邻的松林坡乡群众真切感受到马永全植树造林、创办林场带来的好处是在年。那年春夏之际,特大旱灾袭击赫章,造成全县56万多名群众和40多万头大型牲畜饮水困难。但在兴发乡和松林坡乡,大部分群众仍然能用到清澈的自来水。他们的水源地正是马永全建造的多个林场。在干旱季节,林场的水源涵养功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他们对马永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植被念念不忘:“全靠马三哥的林场让我们在遭遇特大旱灾之年也没有遇到吃水困难。”马永全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马三哥”是当地村民对他的尊称。
年4月,马永全出生于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中寨村梨营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孩提时代,他亲眼看到村里的树遭到乱砍滥伐,青山逐渐变成荒山秃岭,风一吹,黄沙满天,雨一下,泥水横流。童年的记忆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年7月,马永全高中毕业后,在赫章县城开办过清真食堂,创办过回民贸易经营部,但他却说:“这些都不是我创业的理想。”
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袭击了兴发乡,肆虐的洪水淹没了大片良田,毁坏了即将成熟的庄稼。在鹰嘴村,洪水冲毁了7幢村民房屋,卷走村民3人。“我眼睁睁看着我的班长就那么没了。”马永全眼圈泛红地告诉记者。
亲身经历水土流失带来的惨痛灾难,马永全坚定了植树造林的决心。年,他筹资50万元,注册了“赫章县恩培回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从事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在赫章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的支持下,马永全当年便向赫章农业发展银行争取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贷款87.9万元,争取县林业局世行贷款54万元,在中寨村白屯萝创办林场余亩,在场坝村乌家坡创办林场亩。
随后几年间,马永全又相继在栽根村创建了亩栽根林场;在兴发村大黄坡建造林场亩、板桥建造林场亩;在摸嘎村与村民联营创办林场亩……到年,马永全创办了6个林场,总面积达亩。其中,与农户联营的亩。
兴发乡乡长张世文告诉记者,6个林场的建成,提高了兴发乡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兴发乡的自然生态环境。数据显示,年兴发乡森林覆盖率为27.5%,而年为52.5%。
栽根村原村支书张同全说:“马永全在栽根林场种植了亩板栗基地,每年板栗产量达到0公斤左右。马永全不收一粒,全留给当地村民,让他们自行采摘,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袁泽泓告诉记者,从年至年,马永全利用收购和捡来的树种,先后在兴发乡中寨、场坝、栽根、摸嘎等村育种公斤,育出华山松苗万株、花椒苗40万株,解决了林场的缺苗难题,他还把10万株花椒苗免费发放给本村农户种植。
如今,他当年赠送给村民们种植的花椒苗已成为他们的庭院经济收入之一。在马永全的带动下,全家老小16口人全部投入到植树造林中。他的老父亲也做了12年的义务护林员,直至去世。
有人算过一笔账:马永全与村民联营的亩林场,按1亩地种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90元计算,6个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达1.12亿余元。对于这笔账,马永全看得很淡。他说,造林不是为了钱。事实上,马永全确实有点“不爱财”。
年3月,他又引进了广州港华集团合作在兴发乡建设了一个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在开工一年多的时间内种植了余亩薰衣草、雪菊、迷迭香等香料作物。
他付出土地流转费60多万,带动了多名贫困老百姓务工,用工达0余人次,付出工资50万多元,其中为出列特困人口8名,增收5万余元,即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又为美化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年年初,马永全又牵头联合内蒙古企业并主持开凿多米引水隧道,并建设了容积9万立方米的山塘水库,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用水问题。在新型冠状病毒肆掠的年初,他协调公司捐款元,为抗击疫情献出了绵薄之力。
马永全深知,造林难,守林更难。为此,10多年来,他每年都从自己的收入中挤出3万元作为林场管护费。
近15年来,每到森林防火季节,马永全都与乡、村联合采取措施,组织护林员对林场进行巡逻,向广大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冬春季节森林防火意识。林场附近的村民在他的影响下,自发组成巡山队,每隔3至5天巡山一次。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防止森林火灾和偷盗树木的发生。因严加管护,6个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偷盗树木的案件。
如今,马永全在赫章道坤集团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敬业,有了一定的积蓄。马永全富了,但他不忘父老乡亲,踊跃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建设,捐资助学,自年起,马永全已资助大学生70余名,共计40余万元。
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一称号,马永全说,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罗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