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从共青团赫章县委获悉,自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赫章县着眼基层,重视乡镇团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的作用,从落实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要求出发,在全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服务力,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以威奢乡渔塘社区为先行先试,形成“六个一”模式在全县推广。
建立一套组织机构。改革创新团内组织设置方式,夯实乡镇团委工作力量。从乡、村两级团组织出发,乡党委镇府机关、乡中小学、乡属企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中选派优秀团干部和青年到乡团委挂任兼职、挂职副书记。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在符合建团条件的社区建立团支部,对于不具备建团条件的村,由乡团委直接派出驻村团工委书记,实现统一管理、直接调度。
建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依托乡团委派驻到各村的工作机构,组建由村支两委、帮扶干部、本村优秀青年组成的“村级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党政、团建工作,对村民群众开展服务和引导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参与防控值守;在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积极宣传;帮助农户购买、发放种子,开展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入户收缴合作医疗、推荐外出务工返岗、助力复工复产复学保障等。
建立一个青年工作群。为了解掌握农村青年生活所需、外住务工状况,各团支部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青年工作群。年11月,渔塘社区团支部建成“渔塘社区青年工作群”。截至年3月中旬,群内共有青年余人,邀请村联系领导、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支两委、团支部(乡驻村团工委)书记和市、县下沉帮扶工作队成员入群,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解答群内青年提出的问题,并向群内青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外出务工青年维权、解决村民生活所需等。截至年3月15日,渔塘社区青年工作群累计为青年解疑答难件(次),宣讲、分享正能量信息余条。目前,威奢乡其余村(社区)正在按照渔塘模式,组建村级青年工作群。
建立一本青年工作台账。在村(社区)党支部带领下,村(社区)团组织具体实施开展,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参与联防联治,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户住址分布情况,8-10户形成一个网格,选出1名对集体工作热心、乐于奉献的村民担任联防联治小组长,设置1名村工作队队员实行包保联系,并在此网格基础上建立村级青年工作台帐。工作台帐由村团组织汇总,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台账能按照青年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际工作。
建立一套积分模式。探索推行“党建+团建+队建”积分模式。自年6月威奢乡渔塘社区作为共青团毕节市委的帮扶联系点以来,帮扶干部通过走访发现,社区整体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提升社区脱贫形象,助力全县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干部从年8月起在渔塘社区开展“党建+团建+队建”农村综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照“一周一督促、半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的调度,旨在要求各家庭自觉清扫房前屋后,保持人居环境整洁。年12月12日,奖励活动升级为“党建+团建+队建”积分兑换模式,实现村民群众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以村民自我整治为主要形式,渔塘社区居民公约和“八要八不准”为主要内容,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奖励激励机制,正面引导,表彰先进,全面激发村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实施一套规范化建设。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力抓乡镇中小学学校阵地规范化建设:在乡党委的统筹调度下,乡团委和乡教管中心通力合作,从年7月份开始,不间断到乡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二小实地调研,开展业务培训,对中学班团一体化、小学少先队规范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年12月前基本完成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将在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就资料完善、活动开展等方面予以加强。
目前,全县30个乡(镇、街道)在乡镇团委一级的带领和实施下,通过了“六个一”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乡镇共青团组织构架模式、工作开展模式和工作队伍力量的改革,让共青团工作在围绕脱贫攻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这两方面有了显著作用。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赫章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将继续敢试敢干,让改革成效再提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韦倩
编辑黄军
编审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