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村村道赫章县石山村产业就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pf.39.net/bdfyy/xwdt/

日前,记者走进赫章县石山村,偌大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只留下两三名工作人员,其余人员有的在走访群众,有的在产业基地里,寒冷的冬季,丝毫不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

在这个由5名村支两委成员,4名驻村工作队成员组成的队伍班子里,有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他们抓党建、强产业、兴教育、促就业,在一个深度贫困村默默奉献着,为石山村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选好排头兵筑强基层堡垒   “我们村以前队伍凝聚力较差,战斗力不强,自从换了两个书记后,精神状态千差万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面对记者的采访,石山村驻村干部母瑞祥高兴地说道。   母瑞祥口中的两个“书记”,是指赫章县纪委派驻石山村的第一书记张守学与石山村党支部书记杨超。   年8月,因驻村工作要求变化,驻深度贫困村村第一书记必须是科级干部,张守学来到石山村,这个罗州镇贫苦发生率最高的村任第一书记。来到石山村的第一天,张守学便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张守学走访群众

“我们石山村环境比较恶劣,村民居住在两座大山之间,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老百姓大多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改变这种面貌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张守学说。   张守学常说,既然接了这副担子,就一定要干好,干出成绩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几年下来,村里有了脆红李、核桃、养殖业等支柱产业,民风村貌焕然一新。

石山村召开党员大会

年,由于原有的党支部书记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罗州镇党委从干部中选派杨超到石山村任党支部书记,两位“书记”的到来,一下让石山村的队伍的战斗力增强了许多。   “我们常常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给班子成员讲政策讲规矩,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石山村脱贫就不是问题。”杨超充满信心地说。   在两位“书记”的带领下,石山村积极聚焦党建引领促脱贫,不断建强党建基层堡垒,发挥党员作用,探索党建促脱贫致富之路,带领群众奔向小康美好生活。   就业扶贫群众有了“铁饭碗”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石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了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该村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利用“十大员”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机会,让石山村群众就业有路子,脱贫有底气。   家住石山村冲子组的毛广学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一场车祸,毛广学失去了劳动能力,在一年前成为了一名“护路员”,每个月有元的收入,加上家里得了元的养牛直补,一家人的生活正越过越红火。   “我现在做不了重活,扫这个地也不辛苦,能为我家增加一笔收入,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毛广学说,正在贵州医科大学读大四的女儿明年就要毕业了,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正在护路的毛广学

同时,石山村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就业培训,鼓励他们外出务工,截至目前,石山村共名青壮年在外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42人,务工人员年平均工资收入在3万元左右,一人就业,一户脱贫正在成为现实。   产业发展群众有了致富奔头   在产业发展上,石山村发展了脆红李、核桃、烤烟、养牛等多种产业,力争实现人人有脱贫门路,户户有增收项目。“解决就业,群众就会有脱贫的信心和动力。有了产业带动,群众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杨超说。   年以来,石山村共种植核桃亩,全部嫁接品种优良的高品质核桃,其中贫困户参与种植亩,目前已有五分之一开始挂果。   年,石山村因地制宜种植了亩脆红李,其中贫困户参与种植亩,预计在明年石山村脆红李就会挂果。   年,石山村种植烤烟50亩,项目收益80%作为石山村集体经济。共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万元,支付工人工资4万元(贫困户务工人员占50%以上)。

石山村的烤烟产业

年,石山村养牛的群众共32户52头,其中贫困户23户36头,每头牛按元进行补助,23户养牛贫困户已全部纳入年养牛直补项目。     这些的产业项目,正把石山村变成一个产业兴,群众富的新农村。“我们还计划发展亩的高山冷凉蔬菜,覆盖58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脱真贫,真脱贫。”杨超介绍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