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早晨,初秋已经显露凉意,赫章县金银山社区居民甘祖和妻子背上箩筐,扛着锄头就往外走。
“老甘,又要去地里面啊?我说你都搬到县城了,咋还忘不了种地呢。”
“昨晚下了场雨,我去翻翻地,马上就要种大蒜。”面对邻居的玩笑话,甘祖明笑了笑就径直往“微田园”走去。“想不到我们又把锄头用起来了,拿着它顺手!”甘祖明站在农田里,双手杵在锄头上,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一颗颗地往下掉。甘祖明在种大蒜甘祖明所种的地叫“微田园”,是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银山社区的产物。金银山社区位于赫章县城西城区,占地面积亩,住宅建筑65栋,共安置搬迁群众户人。
赫章县金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启辉说,很多搬迁群众离开故土来到社区后,舍不得原来使用的农具,家里依然放着锄头、铲子、箩筐等工具。
“我们经过走访时发现,很多群众想在城里捣鼓一个“菜园子”,闲睱时浇浇水、除除草,拔两棵蔬菜尝尝鲜,享受享受‘田园生活’。”朱启辉说,搬迁群众到城里后没地可种,吃菜都要掏钱,“于是就想给搬迁来的老百姓,每家弄一个“菜园子”,我们叫做‘微田园’”。微田园种植的辣椒据了解,微田园项目实施规模亩,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亩。“大家听说有地种了后,都很激动,一千多户报了名,现在我们分了个地块,以后争取流转更多的土地,让想种地的群众都能参与。”朱启辉说。社区居民去微田园的路上金银山社区“微田园”根植于泥土、萌芽于乡间,是移民搬迁户的“菜蓝子工程”,又是解决搬迁移民生计的“民生工程”;既是“家庭主妇田园”,又是守望乡愁的“老年经济乐园”。在微田园干活的银山社区居民唐家举“通过季节轮作,微田园每亩年产值可达元,平方米的土地能满足一家人日常生活和瓜果蔬菜的需求。”朱启辉说。
临近中午,甘祖明种完大蒜,坐在地里歇息。
“种菜要深犁浅种,我这个大蒜绝对长得好。”说到种地,甘祖明语气充满了骄傲的深色,“以后还要种辣椒、香葱、茄子……一家人吃菜一点问题都没有,小小的菜园子收获的是甜日子呢。”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编辑刘思博编审杨仪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