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和为贵”,我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和谐的社会氛围。而人民调解不仅是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更是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的缓冲器、减压器、调节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整合人民调解员、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等调解资源,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纳雍
“我们从年8月开始看守煤矿工地,一直到去年,工钱不见踪影,每人每年只得元生活费。”家住纳雍县勺窝镇没天地村的村民卢云飞说,“先前还找得着老板,后来连老板的电话也打不通了……气死人!”
卢云飞等人在村寨附近的煤矿上务工,一直以来,他们与煤矿纠结的焦点就是工钱,为了讨要工钱,他们什么办法都想尽,却丝毫不见起色。与卢云飞同村的卢凤荣,其房屋因煤矿开采而受损,煤矿赔偿元后,元尾欠款迟迟不付……
一次次要钱,又一次次无功而返。最终,在诉调对接中心的介入下,两起矛盾才得到了妥善化解。
“诉调对接这种实践,使纠纷解决方式更加便捷、灵活、高效,促进了和谐共处,协调了情、理、法的冲突,真正让老百姓在解决纠纷的同时得到实惠。”纳雍县司法局李荔松说。
近年来,纳雍县借力“枫桥经验”,试水诉调对接,在“有事找法”的前端加接“有事找调”的过滤器,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民事纠纷,经过调解组织过滤,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再由法院作出裁定文书进行司法确认,案结了,事了了,人和了。
赫章县用心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今年初,家住毕节市赫章县白果街道发营村的王井奎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反映,年初,毕节市某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修建赫章县妈姑铅锌矿独立工矿区搬迁配套路网工程快速通道时,因施工导致王家五座祖坟不同程度受损。几年来,双方因祖坟维修费用多次协商未果,希望调解员能出面解决这个多年的“心病”。接到申请,调解员速到达矛盾发生地,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手绘现场草图、调查取证、多角度打听等方法,弄清了事情原委。最后,经过多次电话沟通,两次现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一起长达5年多的赔偿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赫章法院以“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为契机,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诉调对接为抓手,不断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衔接、协调与配合,搭建对接平台,构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推动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使“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毕节市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城乡遍布,网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能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行化解,人民调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件,调处成功件,调处成功率97.40%。
加强了规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通过与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沟通联系,在矛盾纠纷多发、适合人民调解方式的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通过建立健全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符合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特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履行、回访、登记统计、档案管理、重大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等制度,切实加强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加强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劳资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委会建设。探索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调解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共建市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县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54个(其中医疗、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全覆盖)。
推动“互联网+”调解的有效融合。通过“”法网在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人民调解网上受理案件的分配和指派。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智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年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共录入人民调解案件件。截至目前,“智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共录入人民调解案件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蓓
编辑 王湘梅
二审 席忞禾
三审 黄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