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兴方和他的5辆车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本文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卢思露蒋明镏

走进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民王兴方家中小院,只见5辆车停放在一起: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和电动三轮车。

这5辆购于不同年代的车辆,见证了王兴方一家从贫穷到小康的奋斗历程。

“现在,咱们村一半以上的群众都有车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谈及家乡变化,今年34岁的王兴方感慨万千。

20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种植养殖业发展条件较差,“种一坡煮一锅”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小时候村里很穷,大家吃饭都困难,更没钱修路了。上学时,最怕下雨天,因为全是烂泥路,人都难行,更别说车子了。”王兴方回忆说。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带领和号召下,村民们开始在荒山上种树。经过30多年的努力,曾经“荒山野岭”变成了“绿水青山”。如今,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7.21%。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海雀村发展起了矮化苹果、食用菌以及林下中药材等种植业,修建了通村公路,通了自来水,大伙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时候,王兴方也参与发展种植业,收入持续增加。

年,为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王兴方购买了家里的第一辆车——自行车。“那时候,村里和周边都是硬化路啦,骑自行车相当方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周边乡镇的村民纷纷改建或修建楼房,王兴方瞄准时机,做起了建筑业。

年,王兴方先后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用于走村串户联系业务、运送建筑材料等。由于业务量较多,这时,他的年收入达到了6万余元。

经过几年打拼,年,王兴方家迎来了第4辆车——汽车。“有了小汽车后,一家人自驾游就方便啦。现在,周边的美景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王兴方说。

年,海雀村依托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村民开办民宿。

王兴方将家里的房子腾出来,经过改建后变成了民宿。“我家民宿主要是接待基地学员,这让我一年至少增收2万元以上,此外还有基地的分红。”王兴方说。为方便采买民宿用品,王兴方购买了家里的第5辆车——电动三轮车。

如今,通过产业发展、旅游带动等,海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2万元。

“现在,很多人都有了私家车,我正张罗着开个洗车场,到时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对于未来的生活,王兴方充满了信心。-09-:00:0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