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更加坚定了我们前行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名誉支书文正友说。
地处乌蒙深山的海雀村,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现在的海雀村,变化翻天覆地。民宿,成了海雀村主打产业。
文正友介绍,海雀村持续加强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和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方式,以及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入股的机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和村集体变股东,解决了海雀村自身粗放劳动力转换成精细化服务就业的问题。
目前,海雀村有民宿共38户,个床位,可解决20余人就业。
“海雀村民宿建设实现群众收入从‘零碎’到‘稳定’的转变,实现集体经济从‘空壳’到‘实有’的转变,实现服务产业从‘零星’到‘规模’的转变,实现接续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文正友说。
文正友说,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不但改善了海雀村村民住房环境,还提高了海雀村容村貌,群众通过将民房入股合作社,改变了过去政府投入推动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村民以房生金、自我造血的信心逐渐增强。
同时,海雀村大力推进碳汇经济发展。海雀村是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目前参与单株碳汇项目的共有50户,每户每年收入元,海雀村参与单株碳汇项目的树合计棵,每年总收入达元。
面对新征程,文正友建议规划建设赫章至彝良(黔滇界)高速公路,将赫章至彝良(黔滇界)高速公路纳入国家或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及时立项启动建设,为赫章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海雀村依托毕节市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但至今未通高速,给海雀村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赫章至彝良(黔滇界)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发展特色旅游和夜郎古文化的迫切需要。”文正友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秀云
编辑张良胜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